返回首页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7.1环境保护

7.1.1设计采用的依据及标准
1、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4)相同或类似工程环保设计和运行资料分析;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2、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 B16297—1996;
(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7)《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90);
(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
7.1.2环境影响分析
1、建设期环境影响
本项目建设期施工场地、管线铺设地段的清理、土石方的挖掘、物料堆存、运输等环节会产生粉尘、噪声以及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将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运营期环境影响
(1)废水: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
(2)固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其次是职工办公、生活垃圾。
(3)噪声:噪声源主要为机械加工设备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其声压级约为75-85dB(A)。
8.1.3综合防治措施
为加强环境保护,力争不影响当地环境,促进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贯彻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妥善处理,使其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1、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
(1)防尘措施
施工现场四周建设1.5~2.0m高的界墙,以此降低建筑施工扬尘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便于管理。此外,对于场区施工现场清理、土石方挖掘等产生的堆土,应根据建设方案划定场地定点堆放;在连续的晴好天气,尤其在夏季,应对容易起尘的土堆表面喷洒适量的水,采取边洒水边建设,以防止风起扬尘;对于物料或垃圾的运输,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运输过程中搭盖篷布和避免超载,尽量低速行驶,以减阻风力的作用和降低或彻底消除运输过程风起扬尘对环境的污染。通过上述防尘措施,确保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
(2)降噪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施工噪音将按环境保护部门的规定严加控制,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规定的标准值,合理安排混凝土振动棒、电锯等噪音较大的设备的使用时间和场所,选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置噪声源位置,减少对周围单位和居民正常工作和休息的影响。建材的堆放及混凝土拌和应定点、定位,项目施工场地周围树立高于3米的简易屏障,或在使用机械设备旁树立屏障,减少施工机械的噪声影响。施工车场地尽量平整,减少颠簸声,以减少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及正常办公工作的影响。
(3)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生产废水含泥沙量较大,在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上清液回用于施工现场。
由于该项目属大型工程,施工期长且建筑施工人员较多,生活污水量较大,在施工生活区修建化粪池将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用于农灌和绿化。
为了消除雨水对粉状建筑材料的影响,避免其随雨水流入雨水管网而对附近地表水环境的质量造成影响,工程拟将建筑材料,尤其是粉状建筑材料储存于建筑物内,以免雨水冲涮而污染周围水环境。
通过以上废水治理措施,建设期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不外排。
(4)固体废物治理措施
项目建设施工期间需进行运输弃土和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木材等),将产生大量废土、砖石及各种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必须按照市容环卫、环保和建筑业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及时将固废运到指定点(如垃圾填埋场、铺路基等)妥善处置,严防制造新的“垃圾堆场”。将混凝土块连同弃土、弃渣等及时清理,送至专用垃圾场所、用于填筑垫建筑基础、路基或回填低洼地带,建筑垃圾中钢筋等回收利用,其它用封闭式废土运输车及时清运,并送到指定倾倒点处置,不能随意抛弃、转移和扩散。其次,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也及时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桶)内,由当地市政环卫部门统一及时清运处理。
(5)生态保护措施
对于项目区施工开挖的土壤,应有计划的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并尽量将表土回填表层。对于破坏的植被,待施工完成后,尽快按项目区绿化方案恢复植被。
建设期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施工扬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由于施工期较短,只要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措施和严格遵守有关标准规定,可明显降低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废水处理措施
该项目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生产废水主要是纽扣生产过程中抛光产生的污水,由于磨料及抛光剂等存在,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BOD、SS。 按照以下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处理:废水→调节池→混凝反应池→沉淀池→水解酸化池→耗氧氧池→二沉池→过滤→排放;生活污水主要是职工洗涤污水及冲刷粪便用污水,采用污废分流的原则,污水排入沼气化粪池,达到I级标准后排放。卫生防疫达到要求,包括地下室水池同主体结构分开,定期清理消毒,粪便污水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2)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该项目固废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职工日常生活垃圾。垃圾经收集点收集后统一运送。
(3)噪声
厂区生产设备风机噪声是主要噪声源。对上述噪声均设有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尽可能将噪声控制在噪声源间内。车间内噪声主要是对生产工人采取保护措施,减少对工人的伤害。主要治理措施:
① 选用噪声低的设备,并在安装时加装防震垫,选用低噪声节能型水磁与风机;
② 在工作台上、料箱、滑道等经常与冲压件触碰的地方使用或衬软质材料,可避免过大的噪声;
③ 厂区周围种植树木、花草,以减弱噪声,使噪声昼间低于60分贝。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厂区边界噪声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4)绿化
绿化具有美化环境减少污染等功能,同时良好的绿化环境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之一。结合地块的地形条件,运用绿化自身功能,沿道路种植行道树,配以大面积绿化,种植草坪、花卉、观赏性乔木,达到绿化、美化相互辉映的效果。
8.1.4环境影响评价
由上述环境分析可知,本项目建设期及营期间产生的废气、扬尘、废水、固体废弃物、噪音,通过采取一定处理措施,可达标排放或妥善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从环保角度分析,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7.2劳动安全

为避免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不安全因素,造成人身伤害,需加强职业教育、消防及安全保护措施:
(1)加强安全法律法规教育和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制定安全生产条例,加强安全管理,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加强消防安全措施。本项目在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防火安全要求,建筑物、构筑物的间隔应符合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技术条件符合消防要求。项目范围设有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室外均设有消防栓,由项目区内供水管网供水,室内按消防要求配置干粉灭火器,室内消防用水管道直径不小于100mm,消防栓压力不小于0.15Mpa,出水流量不小于15L/s。项目区建筑物与建筑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消防车可直达。严格按照防雷、防静电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所有建筑物均应加装避雷设施(避雷针或避雷带),接地良好,电气设备按防爆规定进行选型,安装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装置,并定期进行绝缘检查和接地电阻测试,避免由于雷击和静电引起爆炸和火灾。
(3)按工艺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以内,对工艺中的各种机器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保证其灵敏与可靠性,杜绝机械事故损伤。
(4)工人在工作时,按要求穿戴好工作服、帽、鞋、手套等,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冬季注意防寒保暖。
(5)机器外露的运转部位加装安全防护罩;并根据工作性质为生产人员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具,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

7.3消防

7.3.1 编制依据及原则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厂方所提供的基础资料及其它有关的规定等。
项目区应功能明确,布局合理。
7.3.2 消防设施
按照消防规定要求,在建设时充分考虑消防设施的布局,拟在主要建筑物内配备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消防砂。同时加强对员工的消防知识教育和训练,把消防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中。
1、总图布置
在保证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满足防火要求的前提下,按功能分区集中布置。区与区之间的距离按防火间距要求确定,本工程为丁类的多层厂房,不需要设置消防环道,厂区内的建筑满足消防10M的间距要求。
2、室外消火栓
根据建筑物耐火等级及车间内生产性质,结合厂区的整体消防布局要求,室外消防设计流量25L/S,室外设SS100-1.0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几组,每支流量Q=10-15L/S。
3、灭火器配置
为了及时扑灭初起火灾,在易燃物品存放的重要部位配置适量的推车式和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提式来火器分别设置在挂钩、托架和来火器箱内,并设明显标志,方便使用,以便及时实施扑救,把火灾隐患降低的限度。
另外,充分利用当地的消防力量,在发生火灾时进行及时扑救。对相应的消防器材。设备和设施,指定有关人员负责保养、维修和管理,并定期对职工进行消防知识教育,熟练掌握灭火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防火、灭火技术,认真做好防火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并能及时扑灭各类初起火灾。
电气安全及防静电采取继电保护器,自动保护装置以及避雷防静电采取阻燃电缆等措施。
7.3.3 建筑消防
本工程耐火等级二级,防火分区不限。多层综合楼设置封闭楼梯间,满足防火分区2500平米的要求。室内消防设计流量15L/S。室内设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按规范布置SN65型消火栓,保证有两股水柱同时到达任何位置。室内、外消防管道均连接成环状布置。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